首页 通古今 正文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sfwfd_ve1 通古今 2023-12-27 06:12:12 411

本文目录一览: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是哪十思?

1、《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2、《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名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劝谏太宗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应当遵守的十条原则。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的“十思”,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俭”“谦”“慎”“正”“明”。五个方面大都集中于个人的品德,于今而言,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4、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却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5、魏征写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可知魏征是冒着生命危险纳谏的,其实自古以来的皇帝到了后期都是如此,身为人臣的也只有顺从,闭口不谈。

6、“十思”是魏征向太宗提出的十点值得注意的思考。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1、译文 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原文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徳衰。

2、翻译:当时上书言事的大臣很多,有的(大臣言事)不切实际,皇帝厌烦。原文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3、译文: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出处:出自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节选: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1、魏徵的谏疏有理有据,他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将比喻作为一种推力手段,以达到生动、直观的效果,从而使本文的说服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十思”,犹如格言警句,令人刻骨铭心。

2、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4、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5、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谏太宗十思疏的读音是什么?

1、谏太宗十思疏 chén wén: qiú mù zhīzhǎng zhě谏太宗十思疏,bì gù qí gēn běn yù liú zhīyuǎn zhě谏太宗十思疏,bì jùn qí quán yuán sīguó zhīān zhě谏太宗十思疏,bì jī qí dé yì。

2、读作:qiú、mù、zhī、cháng、zhě、bì、gù、qí谏太宗十思疏,jī、gēn、běn、yù、liú、yuǎn、jùn、yuán 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的意思。

3、关于谏太宗十思疏拼音版原文分享如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谏太宗十思疏》中有疏,读音有声调是一声,不是四声。这里的疏,读作shū,名词,意思是奏章。

5、谏太宗十思疏中疏读shū。谏太宗十思疏出自《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疏在此处解释为分条说明的文字,如上疏。疏的解释 [shū]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

6、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 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

1、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这篇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作者魏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敢于犯颜直谏的政治家。唐太宗登基后,开始一段是较有作为的,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因为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

3、作者魏徵中文名《谏太宗十思疏》朝代唐代出处《全唐文》文学体裁议论文作品原文版本一谏 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共多少字

谏太宗十思疏共553字谏太宗十思疏,详细介绍如下谏太宗十思疏:简介: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作者小传】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少时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孤立地看,《谏太宗十思疏》的“语言感觉”和“问题意识”皆为一流:魏征从朝堂的政治生活和宫廷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谏太宗十思疏了最有可能和最高统治者迎面相逢的十种形态,进而提出了应对之策,即“十思”。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文章目录
    搜索